800文学网 > 悍妇的古代生活 > 第131章

第131章

800文学网 www.800wenxue.com,最快更新悍妇的古代生活 !

    晚饭后,小生子在西屋看书,柳芽儿去隔壁二丫家里玩,宝儿摆弄一个泥娃娃,念琴挑亮灯盏,在灯下给小生子缝制新衣裳,柳芽儿和宝儿的新衣裳都赶着做出来,就剩下小生子的衣裳,念琴打扣子,打好扣子缝上就完工了。

    柳絮留下一块野猪肉,在案板上剁碎,准备明包荠菜野猪肉水饺,两样倒都是野味,纯天然绿色,现在这个朝代的饺子不是真正的饺子,类似于后世的馄饨,有汤有水。

    柳絮一边剁馅子,边想起白日三婶子的话,柳家自打搬来,一个亲戚没看来过,柳絮翻过母亲留下的东西,里面也没有书信之类的物件,为了生计,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卖了,书信这东西当不了银子,如果有家书尤其是长辈的书信应该保留,可是一封都没有,这就很奇怪,没有一个亲戚上门,亲戚都是远道的,十几年连一封书信都没有,柳家像是跟以前断了联系。

    柳絮想着想着,头脑里忽地又冒出来赵琛,赶也赶不走,自己这是怎么了,从前他来柳家,嫌烦,怕他扰了自己的好事,现在他不来了,耳根清净了,反倒念起他来,人相处久了,有些东西不知不觉就变了,变得自己都琢磨不透。

    柳絮把剁好的肉馅放到盆里,仔细把荠菜摘干净,荠菜是白日去集市上买的,新鲜翠绿水灵灵的很,她舀水把摘好的荠菜泡上,洗干净,剁碎。

    农历腊月二十七,民间习俗二十七洗疚疾,沐浴、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念琴早起做一锅擀面片,锅里下点青菜,每个人喝了一大碗,穷人家的孩子好养活,三个孩子吃嘛嘛香。

    柳絮和念琴等太阳升起,快到晌午时,烧了一大锅热水,给三个孩子洗澡,先给宝儿洗,然后是柳芽儿,到小生子洗时,小生子当着人红脸就是不脱衣衫,柳絮拉着念琴笑着道;“快出去,他大了,知道害臊了,不用我们操心了。”

    孩子们洗完,柳絮和念琴洗了,换下来两大盆衣衫,念琴在灶间地上坐在矮凳上洗衣裳,柳絮该张罗午饭,昨晚已备好饺馅,包饺子,柳絮不让念琴插手,一个人擀皮和包。

    柳絮动作麻利,一会包出来一盖帘,柳絮包的饺子馅大、捏着花边,念琴把盆里的衣裳撂在一旁,凑到柳絮身边看她包饺子,羡慕地夸赞,“姑娘包的真好看,馅大肚圆,花边捏的褶子都是一样多,包的又快又好。”

    这时,柳絮侧耳细听,院门好像有响动,吩咐念琴,“快出去看看,是不是有人来。”她以为又是三婶子过来,手里活没停下。

    念琴出去,柳絮没在意,手里继续忙,灶间的门被念琴推开,柳絮抬头一看,惊异是柏舅爷铺子里的伙计,怀里抱着两个酒坛子,柳絮笑问:“小哥怎么找到这里的?”

    伙计怀里的酒坛子让念琴接过去,伙计四下里看看,“这地方挺难找,小的一路打听,姑娘曾做过我们家轿子,轿夫说送到姑娘附近,小的找了好半天,才找到,这条胡同住的人家真不少。”

    柳絮把手擦干净,笑让他屋子坐,那伙计进屋里,念琴赶忙沏茶倒水,伙计朝屋里看看,道;“我家大爷让小的送酒水,柏家酿酒一绝,口感比外头买的好,柏家酿的酒供自家喝,从不外卖。”

    “看来我是有福气的。”柳絮面带笑容,走去柜子里取出一小块碎银子,递给他,“小哥辛苦了,回去替我谢你家大爷。”

    伙计看见银子高兴得揣起来,殷勤地道:“姑娘不用客气,家里就你们两个姑娘带着孩子,没有成年男人,以后有什么重活,招呼小的的一声。”

    柳絮让念琴招待他,出去灶间,取出一个攒盒,把包好的饺子放到攒盒里,小心码好,摆放整齐,盖上盖子,拿进去,递给活计,“这是我才包的扁食,野猪肉荠菜馅的,送你家舅爷尝尝,现煮现吃,不能久放。”

    活计小心地接过,活计得了赏钱,最更甜了,“姑娘送这个正好,我家大爷就爱吃扁食,隔几日不吃,就想,方才小的看一眼姑娘包的扁食,看着精致,不舍得下口。”

    “这小哥嘴甜。”念琴夸赞。

    那伙计乐呵呵地小心捧着攒盒走了,柳絮看桌上两坛子酒,坛颈挂着个小纸牌子,一个酒坛子上写,‘屠苏酒’,屠苏意为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据说于元日早上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

    另一个酒坛子纸牌上写,‘椒柏酒’,屠苏酒上次柏舅爷差伙计送来过,就是瘟疫时喝的,椒柏酒,柳絮知道点,好像是用椒花和柏叶浸泡的酒,据说,椒是玉衡星精,食用后走起路来都觉得轻快,柏一种仙药,食用后能驱祛百病,饮了椒柏酒,身体通泰康安,古人过年饮用这两种酒水,也是取个一年无病无灾,防病驱毒之意。

    柳絮感念柏舅爷有心,特意送来自家酿制配方的酒,比外头买的实惠。

    柳絮把一盖帘饺子送出去半盖帘,重新接着包,念琴烧水,水滚开了,柳絮饺子包得了,煮好出锅,盛到盘子里,念琴又惊奇地问;“姑娘煮的饺子盛到盘子里,不和着汤水吃?”

    柳絮骗她道:“汤汤水水的不顶饿,生子他们正长身体,吃点干的。”

    小生子三个孩子上桌吃水饺,柳絮包下一锅,听屋里西里呼噜吃,小生子在屋里喊,“姐,这扁食真好吃,还是不带汤水的好吃。”

    念琴好奇,进屋尝了一个,砸吧一下滋味,“姑娘,这野猪肉荠菜馅咬一口鲜香。”

    “好吃就多吃点,多着呢!”柳絮笑着朝屋里喊。

    吃完午饭,念琴的衣裳也洗完了,快过年这几日,柳絮把炕烧得热热的,衣裳挂在屋里一会就半干了。

    腊月二十八,民俗打糕蒸馍贴花,写桃符,柳絮早上街买好红纸,拿出来,和念琴坐在炕上剪窗花,柳絮简单的能剪两个花样,没有念琴剪得好,念琴手执剪刀,手指灵巧,不一会就剪出个大大的福字、喜鹊登枝梅,莲荷锦鲤,柳絮照着样子学,学个五六分像。

    小生子三个围着观看,宝儿把莲荷锦鲤窗花拿在手里,提起来,左右瞧着新鲜,指着道;“大鱼,胖胖的。”

    念琴一边剪纸一边笑着道;“那叫年年有余,以后宝儿天天吃鱼。”

    “宝儿爱吃肉。”宝儿嘟着小嘴,仰着胖胖的脸,柳絮看三个孩子脸上早已褪去菜色,宝儿长胖不少,小屁股圆圆的,柳芽儿小脸粉里透红,不似一年前柳絮初次看见时瘦得巴掌大的小脸上大眼睛突出,小生子长高了半头,跟柳絮差一头,快撵上柳絮高了。

    柳絮搁心里想,若没有赵琛,柳家一家子人吃了上顿儿没下顿儿,一家人哪能像现在这样穿戴光鲜,日子滋润,对赵琛发自内心生出感激之情,柳絮想得入神,手里的剪刀随意剪了几剪子,自己还未觉察。

    直到小生子喊了声,“姐,你这张剪坏了。”柳絮才恍然察觉,看看本来一个福字,剪掉半边,这张废了。

    “哎呦!姐俩剪窗花。”三婶子大嗓门进门。

    柳絮赶紧把炕上的东西划拉一边,“婶子快坐。”

    三婶子拿起炕上念琴剪好了的窗花,稀罕地不住口地称赞,“念琴姑娘手真巧,剪得活灵活现,跟真的似的,真好看。”

    念琴不好意思,“婶子夸我,我们家乡哪里,大姑娘小媳妇都会剪,有比我剪得好的,能剪出上百种样式,不重样。”

    三婶子啧啧赞叹,“念琴姑娘得空,给婶子剪几张,婶子贴窗子,图个喜性。”

    “这有何难,我现在就给婶子剪。”念琴放下手里剪纸,拿起一张新的红纸,对折几下,手腕一翻,几剪子下去,初见雏形,手法娴熟,三婶子惊奇地道:“念琴姑娘不用描好样子,信手拈来。”

    “念琴都装在肚子里,婶子说是不是念琴姑娘又能干人又好。”柳絮凑趣道。

    “柳絮姑娘可说到婶子心里,念琴姑娘模样好,人又勤快,不知许没许人家?”三婶子心里盘算着,把念琴说给丈夫的徒弟,二柱子,二柱子老大不小,原来看上柳絮,柳絮没那个意思,看念琴不错,就打算撮合她和二柱子。

    念琴红脸,扭捏地道:“婶子,我跟着姑娘,一辈子不嫁人。”

    “看这丫头说的,哪能一辈子不嫁人,你姑娘将来也嫁人,你还能跟着嫁过去?”三婶子拿话试探。

    “姑娘嫁人我跟着去,姑娘走哪里我跟到那。”念琴敛起笑容,一真正经地说。

    柳絮笑骂道:“别听这丫头胡说,婶子若有人,快张罗把她嫁出去,我一个都不知能不能嫁的出去,带上她拖累,更没人要了。”

    “柳絮这婚事,包在婶子身上,念琴姑娘的的婚事,婶子也包了。”三婶子拍着胸脯打着包票。

    心想,柳絮给人做过童养媳,虽说是长得好看,到底找女婿出身降了一截子,男人心胸宽阔还好,若是心眼小的,犯忌讳,婆家人若说道少的无妨,有那事多的人家,千万不能嫁过去,新婚千好万好,新鲜劲过了,挑毛病,嫁个小户人家,柳絮这容貌可惜了了,还要养活几个弟妹,这家里穷的,养活几口人,家里多几张嘴,负担重,三婶子心里暗自琢磨,唐家南货铺子少掌柜的去年死了媳妇,死的媳妇没生养,相中柳絮,托自己探一下口风。

    巴掌一拍,道:“我想起来了,横街上南货铺唐家少掌柜的娘子头年死了,要说个媳妇,铺子生意忙,家里没有女人照管家,想说房媳妇,聘礼多出,只要人好,不拘是不是订过婚嫁过人的。”

    柳絮好笑,说到自己身上来了,低头剪纸,口中道;“婶子不用为我操心,横竖我这辈子不嫁人,看着弟妹们成婚出嫁,我就满足了。”

    念琴倏忽瞅眼她,姑娘不像说笑,倒像是说真的,姑娘不想嫁人不会因为王爷吧

    三婶子嗔怪道:“这孩子,姑娘家怎么能在娘家呆一辈子,老了孤苦伶仃的,就凭我们柳絮这小模样,可着劲的挑拣,婶子说的南货铺的唐家少掌柜你寻思寻思,家里独子,爹娘老俩口不管家事,有三四间店铺,都是唐家小子打理,你若能嫁到唐家,你二人一里一外,日子保证能过好。”

    “婶子,我弟妹还小,等以后再说。”柳絮婉言拒绝。

    说话功夫,念琴剪了两个窗花,三婶子拿起一个看,是一个童子手持盆具内栽种出各色花草。

    “念琴姑娘,这是个什么图案,有什么意思吗?”三婶子不解地问。

    “婶子,这个意思是年年得子,那个缠枝莲也是意喻,子生连连,取个利市。”念琴笑盈盈地说。

    三婶子拍打一下她,“这丫头,取笑你婶子。”

    这时,三婶子的儿子二胖进来,“娘,我爹找你商量个事,让你赶快回家去。”

    三婶子拿起念琴剪成的两个窗花,“婶子拿走了。”又拿了一张福字,冲着柳絮道;“婶子跟你说的事,再好好琢磨琢磨,过了这个村可没这个店,婶子可听你信。”

    跟着二胖往门外走,埋怨,“你爹啥事,我一出门就找?”

    “爹问娘要银子,说有用处。”娘俩边说边走了。

    贴上窗花,柳絮开始做炸果子、炸肉丸子,蒸花糕准备,她和了一盆面,寻思炸果子给柏舅爷送些去,受了人不少恩惠,回报一二,挑两块精肉剁碎,滋味调匀拌好,备炸肉丸子,油滚开,下锅里炸。

    柳絮把先炸出来的果子和肉丸子,用攒盒装上,让念琴送去柏家,给念琴雇车钱,念琴为救柳絮那次曾去过柏家,路熟,跟柏舅爷也熟识。

    念琴走后,柳絮又炸出来些放到盆里,端进去给小生子兄妹吃。

    半盆果子和肉丸子让三个孩子眨眼就吃光了,宝儿举着两只小手,期期艾艾,“姐,手上有油。”

    柳絮一看,宝儿吃了个小油嘴,手上沾上油,柳絮喊,“小生子,给弟弟舀水洗手。”

    过了大半个时辰,念琴回来,手里拿着一包药材,道:“这是柏家舅爷给姑娘捎回来的,说节下烀肉炖鸡鸭用的药料,都是上好的,还说姑娘上次拿的野猪肉荠菜馅水饺好吃,果子炸的样式新颖,看着眼馋。”

    念琴高兴地说了一堆话,柳絮心里跟着高兴,“你走了,我还担心,送人这些不值钱的东西,怕人家嫌弃。”

    “哪里,姑娘想多了,柏舅爷特别高兴,一个劲赞姑娘心灵手巧,这柏舅爷真是个好人,待人真诚。”念琴瞅眼柳絮,末了说了句,“对姑娘也好。”

    柳絮背身忙活,佯作没听见。

    年下吃的馍馍蒸出来,放到仓房里,过年就省事了,白胖胖的馍馍上面点缀一颗红枣,若雪山上一点红梅,香扑扑诱人食欲。

    晚间,柳絮走到院子里,刚把院门上门闩,夜晚巷子里很静,柳絮恍惚听见好像有脚步声,在自家院门口来回走动,脚步声听着像是个男人,柳絮以为是错觉,听了一会,好像有个人就在她家门口,柳絮卸下门闩,打开门,往四周望去,就见一个黑影,一闪身,没了,柳絮眨眨眼,巷子里空无一人,不是自己眼花,那个黑影怎么这么像柳旺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