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文学网 > 凤穿残汉 > 第九节 魏宫对策

第九节 魏宫对策

800文学网 www.800wenxue.com,最快更新凤穿残汉 !

    当曹丕怀揣着蔡吉的提问被下放折冲府之时,他那远在邺城的父亲曹‘操’亦在密切关注着齐国的一举一动。( 800)小说/</strong>。更多最新章节访问:ЩЩ. 。。しw0。话说自打受封魏公之后,曹‘操’便将国都迁到了邺城,并把许都改名为许昌‘交’由长子曹昂镇守。曹‘操’之所以会这么做,一来是因为许都离魏、齐、吴三国的边境太近,战事一起容易被对手包抄后路兵临城下。二来嘛,邺乃上古殷商王朝的都畿地,且在战国时期邺城还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魏国国都。故而历史悠久的邺城在古人眼里较之新兴的许都更具王者之气。

    除了迁都邺城之外,曹‘操’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倒也没再做什么惊世骇俗之举。相比参照后世三审六部制进行制度改革的齐国,魏国的制度几乎完全沿袭汉制,仅在一些细节之处稍加调整,以便于曹‘操’加强中央集权。不过这并不代表曹‘操’就是个保守之人。事实上这位当世枭雄一直以来都热切关注着蔡吉在齐国推行的一系列新政。由于曹蔡两家的关系又与当年的袁曹两家颇有相似之处,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加之齐魏两国比邻而居,故而齐地一有新政出台,曹‘操’往往能在第一时间得到相应的情报,并与麾下的大臣探讨优劣,以便从中汲取灵感和经验。而在蔡吉的诸多新政之中,最让曹‘操’感兴趣,也最让他上心的莫过于齐国关于军制的改革。

    这一日曹‘操’在邺城的魏宫内与时任司徒的荀彧闲坐对弈。且见他手捻一子饶有兴致地向荀彧问道,“文若可曾听闻蔡安贞下派讲武学子入折冲府练兵一事?”

    荀彧捻须颔首。“略有耳闻。齐主此举即是练兵。也是练将。”

    曹‘操’听罢荀彧所言微微动容道,“此话怎讲?”

    “宰相起于州郡,猛将发于卒武。讲武学子虽是年少,多有不足之处,然‘玉’不琢不成器,一番磨砺过后。终会有将才从中脱颖而出。”荀彧沉声分析道。

    “宰相起于州郡。猛将发于卒武?”曹‘操’微微皱眉,继而落下一子,不置可否地反问道,“士人肯与卒武共食同寝乎?对手下将士解衣衣之乎?推食食之乎?”

    其实也怪不得曹‘操’会发出此等讥讽之问。要知道曹军之前也曾招纳过不少学子士人入伍从戎。只可惜其中绝大多数是些自视甚高之辈,仗着读过几年书便幻象一入曹营就能受重用进而封侯拜相,既吃不了军旅之苦,也守不了严酷的军规。结果嘛,要么郁郁不得志,要么就是犯了军规被曹‘操’重罚,甚至为此掉脑袋的也大有人在。相比之下许褚、典韦之类的武人则无异要忠厚可靠得多。故而曹‘操’一直以来都是器重武人胜过文人。

    荀彧作为曹‘操’的谋主即为其推荐过不少名士能臣,也见识过曹‘操’如何当众羞辱士子,深知眼前的男子最是瞧不起那些眼高于顶的酸儒狂生。最新章节全文阅读</strong>可荀彧始终认为重武轻文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正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新生的魏国要想真正强大起来,还得靠他们这些饱读诗书的士人。为了解除曹‘操’对士人学子的偏见,荀彧便以齐国的“学子练兵”为例子,开始循循善‘诱’着规劝道,“君上此言差矣。士人之中虽有华而不实之徒,然讲武堂乃蔡氏‘私’学,讲武学子多为寒‘门’子弟,乃至流民遗孤。此类学子无骄奢之气,又勤奋好学。加之齐主请徐岳、崔琰等名士鸿儒入讲武堂教授孔孟之道,令诸生知三纲,明五常,进而忠于蔡氏。试问此等学子入伍后,又岂会在意与卒武共食同寝?”

    荀彧一席话令曹‘操’陷入了沉思之中低调术士。其实一开始他并没有把“学子练兵”一事放在心上,提起这事也只是想揶揄一下蔡吉。直到听罢荀彧对讲武堂以及“学子练兵”之策的分析,曹‘操’这才不由地开始反思自己之前对士人学子东偏见是否太过偏执了一些。曹‘操’之所以会产生这等思想变化,并不说他心软了,而是因为他现在立场变了。早些年前曹‘操’是汉臣,执剑为大汉平定天下,下招贤令替汉家选拔人才。如今他当然也还是汉臣,只是多了一重名为“魏公”的身份。但正是这一层身份令曹‘操’在不知不觉间将保曹家江山摆在了第一位,从而认识到现在的他不仅单单要招纳人才,更需要为曹家的江山培养人才。

    不过曹‘操’终究还是对执掌儒家名教的世家心存忌惮。哪怕荀彧以讲武学子为例,证明寒‘门’出身的学子没有世家子弟的诸多缺点。但在曹‘操’看来学子求学会受到授课鸿儒的影响,而授课鸿儒又多出自世家名‘门’,故而士人学子终究还是比不得谯沛的宗族子弟来得可靠。另一方面蔡吉设讲武堂养士以及派学子练兵的做法也确实给了曹‘操’相当大的启发。

    于是下一刻就见曹‘操’一面示意荀彧继续下棋,一面傲然放言道,“文若言之有理,设官学养士一事势在必行。至于学子练兵一事,蔡安贞一介孤‘女’,下派学子练兵,乃不得已而为之。孤有谯沛子弟襄助,何须劳烦士子从戎。”

    眼见曹‘操’依旧将兵权视作谯沛一系的禁脔,荀彧心知相关问题今日只能就此点到为止,再纠缠下去只会引起曹‘操’的不快与猜忌。因此他当即便顺着曹‘操’的话头连声附和道,“君上所言极是。谯沛人杰地灵,武有子孝、元让将军为国柱,文有丁司空为顶梁。”

    耳听荀彧提起司空丁冲,曹‘操’的面‘色’在不经意间微微一沉。曹‘操’信任谯沛武人,不代表他就能容忍谯沛武人一派独大甚至染指他的继承人。丁冲作为谯沛一系中少有的文胆,在曹‘操’受困当阳期间唆使曹昂接受蔡吉“卜都定鼎。还政天子,分封诸侯。以藩屏汉”十六字倡议。实际上已然犯了曹‘操’的大忌。可是丁冲在明面上享有从龙之功,不仅被谯沛一系公认为功臣,还深得曹‘操’长子曹昂的信任。曹‘操’当初碍于魏国草创,未免内部生‘乱’,方才按捺下心中杀意,没有拿丁冲开刀。反而是为其封官进爵。让丁冲出任魏国三公之一的司空。

    对于曹‘操’而言丁冲是个需要除掉的刺头,但现在还不是时候,所以曹‘操’当即便将话题又扯回棋盘道,“卿等皆为孤之股肱。国之栋梁。来,来,来,手谈,手谈。”

    荀彧不动声‘色’地瞥了一眼面前胜负已定的棋局,旋即语气淡然地拱手回敬道,“君上心不在棋盘上,今日还是到此为止罢。”

    曹‘操’被荀彧如此一提醒,这才发现自己刚才心思全然不在棋盘上。以至于整盘棋局已然杂‘乱’无章。见此情形曹‘操’自然也无心再对弈下去。就见他随手将棋子一丢,怅然一叹道,“据悉齐国折冲府已募得卒武不下七万余人。蔡安贞急于派遣讲武学子入折冲府练兵,必是想令此七万青壮早日成军。却不知文若有何应对之策?”

    曹‘操’的问题看似是在向荀彧问计,实质上却是在探荀彧背后世家大族的口风。须知曹‘操’乃是汉末头一个推行屯田制的诸侯。早在昔年征讨黄巾贼的起家阶段,曹‘操’便以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散户、流民到他所掌控的地区开荒耕种。屯田制让曹‘操’获得了稳定的粮仓,让他得以从汉末诸多军阀诸侯中脱颖而出,成为称霸一方的霸主。但是曹‘操’的屯田制与蔡吉在齐地推行的均田制和府兵制相比较可就小巫见大巫了。照蔡吉目前对外公布的设定齐国上下共有七十三座折冲府,分上、中、下三等。上府一千二百人,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人。也就是说一旦蔡吉招满七十三座折冲府兵员,齐国就能一下子多出七万多兵马。更不用说这些府兵还都自备驮马、武器等各项军资。

    对于曹‘操’而言对付这七万兵马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效仿蔡吉也在魏国实施府兵制。但是经过多年的观察曹‘操’深知实施府兵制的基础是均田制。遥想曹‘操’为推行屯田制已然得罪了不少世家大族。若是再进一步将屯田制升级为均田制,则势必会进一步加深他与世家大族间的矛盾。所以曹‘操’需要先试探一下世家方面的底线,才好制定下一步的对策。

    荀彧当然清楚曹‘操’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至尊箭神。且见他沉思了片刻,斟酌着回答道,“臣以为府兵制虽妙,然其阻力却有三。”

    曹‘操’见状赶紧虚心求教道,“愿闻其详。”

    “其一为世家。”荀彧竖起一根手指道,“众所周知齐国募良民为府兵。而为使百姓送子参军,齐主特设均田法,均田给民。然均田给民须清查户口,丈量土地,必会得罪世家大族。故此为其一。”

    荀彧所说的第一条阻力早在曹‘操’意料之中,所以他仅是点了点头,便迫不及待地追问道,“何为其二?”

    “其二为百姓。”荀彧答道。

    “百姓?”曹‘操’眉头一皱脱口而出道。显然荀彧所说的第二条出乎了他的意料。

    荀彧却是不急不躁地颔首解释道,“正是百姓。百姓虽受益于均田法,一户可获授良田百亩,然参军入伍,终有风险。若天下太平,府兵平时务农,农隙服役,倒也无妨。若战事一起,齐军征调府兵出战,则百姓为躲兵役,少不得弃田而逃,甚至转投世家大族‘门’下充当荫户。”

    对于荀彧预估的现象,曹‘操’可谓是感同身受。因为曹军屯所之中军户弃田而逃的事件时有发生。为此曹‘操’不得不祭出极其严酷的刑罚来惩处出逃的军户以儆效尤,甚至严惩各类收留军户的世家大族。但就算是如此依旧还是会有人选择铤而走险。这一来是因为一部分军户如荀彧所言害怕打仗不肯上战场。二来也与军户糟糕的生存环境有关。说到底所谓的“军户”其实就是曹军的农奴,他们没有自由,没有地位,不仅要承担繁重的劳役,还要在战时充当炮灰,如此细算起来可能还真不如世家庄子里的荫户过得好。

    当然齐国的府兵都是自耕农,有属于自己的土地与资产,有迁徙的权利,甚至还可以送自家子弟入官署的学堂念书。与曹军的军户可谓有着天壤之别。不过就像荀彧所言,一旦打起仗来,常年面对尸山血海,面对不断战死的亲人,寻常百姓可不见得会为田地持续替君主卖命。这也是同为屯田曹‘操’对军屯管制相较民屯尤为严苛的一大主因。

    “文若言之有理。”曹‘操’深以为然地点起了头,又跟着问道,“何为其三?”

    “其三为军阀。”荀彧竖起第三根手指道。

    “军阀?太史慈业已转任刺史,齐国何来军阀?”曹‘操’低头自语了片刻,旋即仰首道,“文若莫是指张郃乎?”

    荀彧与曹‘操’‘交’换了一下眼神,点头分析道,“张郃早年为袁绍部将,因与袁谭不和,方才叛袁投蔡。其即非太史慈、张青那等蔡氏亲信近臣,又非张辽、高顺、高览那等降将。此外张郃盘踞徐州多年,且帐下将士皆是其亲信部曲,非寻常齐将可比拟。故其与齐主名为君臣,实为盟友。而今齐主为收兵权,设府兵制衡军阀,划军镇剥离军政。此番齐主整军虽未触及张郃根本,然长此以往两人必生间隙!”

    曹‘操’听罢“必生间隙”四字,‘精’神顿时为之一振。对手的烦恼就是自己的机会。只见他压低了嗓‘门’朝荀彧追问道,“可否借机拢络张郃?”

    面对曹‘操’的提议,荀彧手捻长须,不咸不淡道,“据臣所知,御史高藩乃是张郃同乡,颇有旧‘交’。旧友叙旧无伤大雅,便是让齐主知晓又能如何。”

    高藩乃是袁绍的旧臣,出身河间的他细算起来最多也就是张郃的同乡而已。但空‘穴’来风的事只要有道缝隙就足够了眼见荀彧摆明了要使离间之计,曹‘操’立马‘露’出会心一笑道,“善,就依卿之计行事。”

    荀彧赶紧拱手称诺。可是还未等他话音落下,曹‘操’又突然将话锋一转道,“文若列举诸多阻碍,字字珠玑。然则孤若有心效仿蔡氏均田与民,开设军府,卿又有何化解之策?”(未完待续。(520。))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