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文学网 >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 > 第六百二十五节 意外因素

第六百二十五节 意外因素

800文学网 www.800wenxue.com,最快更新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 !

    希腊参战不是意外,但希腊是一个意外因素。

    因为希腊一直维持着跟欧洲公司的密切关系,希腊为欧洲公司在欧洲的扩张提供了一切能够提供的支持,欧洲公司也在希腊进行了大量投资。周成功负债推动的巴尔干铁路网,欧洲公司提供了绝大多数资金。希腊积欠的外债中,欠欧洲公司的也是最多的。

    而且周成功一直都有从奥匈帝国手里收复国土的动机,他是一个小心谨慎,谋定后动的人,这么多年隐忍,也没有闲着,跟意大利建立了密切的关系,目的就是结成对奥匈的共同阵线,因为意大利也有从奥匈帝国手里收回威尼西亚的动机。

    可单凭一个希腊或者巴尔干帝国,不足以让意大利放胆跟奥匈帝国开战,但意大利得到了法国和欧洲公司的支持。

    意大利看到法国都封锁了奥匈帝国海岸,法国也积极推动意大利进攻奥匈帝国。

    同时占领着西西里岛的欧洲公司也对意大利表示了支持,欧洲公司背后站着的是中国,有中法两大国的支持,这才给了意大利足够的胆气,让他们敢于在奥匈帝国背后开枪。

    所以最大的意外,也不是意大利,而是中法这样的大国,不甘被俾斯麦这样的外交家玩弄于鼓掌之中。

    俾斯麦有能力控制德国和波兰,有能力控制奥匈帝国配合德国的外交行动,但他对法国就没什么控制力了,只能通过英国和国际局势牵制法国。

    法国人又绝不愿意被俾斯麦操纵,在英德的联合压力下,法国不敢开战,但法国可以支持意大利参战,而且法国还将此向女沙皇邀功,告诉女沙皇说,是法国促成了意大利参战,希望借此平息女沙皇的不满,在女沙皇成功平叛之后,继续维系法俄同盟。

    相比俾斯麦,李章铜更加不如,他连中国都不能完全控制,只能影响皇太子。可皇太子又不是一个容易控制的人,他始终不太愿意进行这种复杂且缓慢的政治博弈,他更喜欢快刀斩乱麻,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早就恨不能直接跟英国开战了。

    打世界大战,皇太子毫无顾忌。

    如果说让欧洲公司表态支持意大利,这点周成功动用他所有的关系,勉强能做到的话,那么让欧洲公司的舰队直接跟英国舰队对抗,如果没有中国高层的受益,欧洲公司是绝对不敢进行的。

    因此最大的变数,一个是法国,一个是中国。

    这些变数又把英国卷了进来。

    希腊夺取爱奥尼亚群岛,这是合情合理的,因为哪里居住的是希腊人,而且巴尔干帝已经对奥匈帝国选择,攻占这里没有任何法理问题。但阿尔巴尼亚是一个奥匈帝国扶持的,同时也是得到英国支持的小国,这是英国在巴尔干地区的一根楔子,希腊却突然吞并了这里,这让英国非常愤怒。

    可愤怒归愤怒,希腊国王笃定英国不敢冒着跟中国打世界大战的风险,此时对希腊动手,因此放心大胆的吞并阿尔巴尼亚,尽管在跟奥匈帝国交战中,吞并这样一个国家,让希腊的军事压力很大,可错失这次机会,希腊也将很难找到继续扩张的机会。

    另外几次战争中,希腊都没有得到任何好处,这次战争中,如果光是帮瓦拉几亚夺取领土,帮保加利亚夺取领土,希腊会更加不满,会认为在巴尔干帝国中,希腊一直在吃亏。为了政治平衡,周成功必须让希腊有所得,所以爱奥尼亚群岛是一个收获,阿尔巴尼亚是另一个收获。但仅仅是一个爱奥尼亚群岛,不足以让希腊为这次战争全力以赴,所以加上了一个阿尔巴尼亚。

    这样为了保住阿尔巴尼亚这块相对广大的领土,希腊王国一定会权力支持这次战争,巴尔干帝国三大王国中,希腊的经济实力一直是最强的,希腊的工业化也是发展最快的。

    这些年希腊工业区依然主要是雅典区周边,国王直属领地,但在萨塞洛尼基为中心的北方地区,也开始形成工业中心。保加利亚和瓦拉几亚的农业发展很快,工业发展一直缓慢。他们即缺乏希腊的区位优势,又缺乏可以开发的丰富矿藏,瓦拉几亚的石油资源还算可以,但却在黑海石油的打击下,无利可图。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资源的重要性十分明显。从现象上来看,凡是工业发展快速的国家,都是资源丰富,尤其是煤铁资源丰富的国家,对比法国和德国就是最好的例子,德国后来者居上,并不是德国人比法国人更优秀,而是德国的煤铁资源比法国更优越。其他方面对比,不管是教育水平,商业文化上,法国跟德国的差距其实并不大。另一个例子,比利时和荷兰对比,比利时工业发展迅速,工业化程度在欧洲最高,紧随英国之后迅速完成了工业化,而此时法德的工业化才刚刚开始。跟比利时相比,荷兰人无论是在教育水平上,还是商业文化上,其实都更占优势,但荷兰就是没有比利时丰富的煤铁矿藏,所以荷兰在工业化上输给了比利时。

    当然煤铁资源不是工业化的全部,通过人的努力,也是可以工业化的。但先天上就输给了那些资源丰富的国家。因为工业化、城市化等进步,都是需要物质积累的,如果本国没有丰富的物质资源,就只能通过贸易和交换来得到这些资源。换句话说,就是要靠本国的人民劳动,进口原料,出口制成品,留下微薄的加工费,这笔加工费不但要维持工人的生活,还要进口大量资源用于本国的建设,完全靠劳动来发展过来,那种艰辛难以想象。

    巴尔干三国面对的就是这种情况,三国都缺乏丰富的煤铁资源,而煤铁资源是工业化的基础,修建铁路必须进口钢材,建设工厂必须进口钢铁,否则就没有铁路网,就没有机器设备。三国中各国民众的文化相近,对劳动的态度相近,自然而然的只能是区位优势更好的希腊,占尽了发展工业的全部资源,帝国的工商业资本向希腊流入,支持希腊继续快速进行工业化的同时,也就挤压了其他两国的发展资金。

    不过希腊的工业化水平也很有限,在欧洲也就跟意大利水平差不多,跟工业强国相比,差了一个档次。不是希腊人不努力,还是条件使然。

    论努力程度,希腊人不可能比得上东亚民族,历史上日本人为了工业化,所进行的努力程度,希腊人是做不出来的,人口上,希腊还没有日本人多,劳动力没有日本丰富,资源有跟日本一样稀缺,所以希腊的发展水平,也就跟明治维新之后的水平差不多,在欧洲只能是二流水平。

    二流的工业化水平,加上巴尔干三国总人口只有一千多万,跟奥匈帝国相差太远,因此巴尔干帝国只能跟其他国家结盟才能从奥匈帝国手里夺回失地。因此当乌拉尔国王周淳向自己的伯父发出请求之后,周成功当即采取了行动。

    一连串行动之后,引来了英国的施压,结果中英在地中海对抗。

    对抗的结果是,双方各自撤去,显然英国没做好跟中国直接开战的准备,同时俾斯麦做了大量工作,告诉英国此时跟中国开战极不明智。

    这等于默认了希腊对阿尔巴尼亚公国的吞并。

    得到阿尔巴尼亚之后,希腊王国果然开始全力支持战争,宣布总动员,接着憋了许多年打算得到西瓦拉几亚作为失去多布罗加补偿的保加利亚,憋了许多年要收回特兰西瓦尼亚和摩尔多瓦的瓦拉几亚公国,也双双进行了总动员。

    三国加起来,人口只有1200万人,可是总动员之下,却动员起了150万大军,可见为了领土,都拼命了。

    上百万巴尔干軍队杀入奥匈帝国,迅速攻占了多瑙河以北,南喀尔巴阡山脉以南,奥尔特河以西,被奥匈帝国控制的瓦拉几亚。保加利亚迅速宣布这块多瑙河下游平原并入保加利亚,为保加利亚的瓦拉几亚省。

    同时瓦拉几亚公国部队,已经突破了喀尔巴阡山脉,攻入了特兰西瓦尼亚高原,跟这一代的匈牙利王国軍队交战。

    奥匈帝国也已经进行了总动员,奥匈人口数量庞大,尽管这些年失去了一些领土和人口,但依然拥有3500万人口,总动员之下,武装起了400万軍队。跟以往任何时候一样,匈牙利王国一般是拖后腿的,但这次由于匈牙利王国也面临攻击威胁,奥匈二元政府态度一直,总动员的速度很快,軍队迅速开赴前线。

    但奥匈帝国要面对的,除了希腊的150万軍队,还有一个人口众多的意大利,意大利已经整合了南方,镇压了南方的分离势力,人口高达2400万(西西里岛200万不包括在内),意大利为了争夺威尼西亚,动员了200万大军。

    奥匈帝国还要向康斯坦丁派兵,支持康斯坦丁,化解俄国威胁,是奥匈帝国打这场战争的主要目的,因此他们向康斯坦丁派去了100万援军,主要是奥地利和波西米亚王国軍队,而且这些部队派出在前,希腊和意大利参战在后,暂时没有条件撤回。

    不过奥匈帝国向来看不起巴尔干和意大利的軍队,多年接触中,让他们意识到,邻国中也就俄军对他们有威胁。

    所以奥匈信心十足,在他看来,虽然兵力上跟敌人相当,可他们打赢不存在意外。

    在外界看来,至少在兵力上,目前双方依然是平衡的。